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吾读小说网 www.5du5.co,云舞月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,反弹反而落到守壕的宋军阵地。那数斤重的石头和燃烧弹可不是大牌能挡得住的。还有那些射的近的歪的,歪打正着也砸向羊马墙,现在羊马墙上已经有了几十个缺口,宋兵伤亡一百六七十人,都是这种“流炮”造成的。

    但是西贼的处境更加不好过。他们对于城头上的宋兵几乎毫无办法,只是单方面的只有招架之功。那些大牌对于神臂弓和床子弩可没有多大的防护力,城头齐射一次,夏军的人群就要横七竖八躺下一片,那些操作车行炮的夏兵几乎是一手拿着盾牌一手操作,混乱狼狈之极。

    城头有这样强猛的火力阻击,这些西贼只怕更不愿意越壕。现在的情况是,西贼的弓箭加炮石部分压制了守壕的宋兵。但是城头的宋兵却完全压制了西贼的步兵。守壕的宋兵固然无法在对射中占上风,但是西贼也难越雷池一步。

    而且西贼的伤亡是远远高于宋军的。北城宋军目前伤亡不过两百余人,而北城西贼的损失当在十倍之数。这些西贼不像那些山羌蛮子越见血越发疯,他们是越见血越怯懦。

    这不是步跋子!绝对不是!即是如此,就说明西夏此次进攻还是保留了实力,主力在等待着真正的战斗。那么我也留些力气吧。

    “传令,神臂弓和床子弩全力摧折那些车行炮和旋风炮,自全军中调集善射者,射死那些操炮的工匠!”……

    城外,战鼓声号角声如雷震地,空中箭矢如飞蝗漫空,可怕的呼啸声和惨叫声溶汇在一起,令闻者变色。

    黑压压数不清的西夏士卒好像洪水般举着旁牌旗帜往前拥,后面的人并不清楚前方战局,只知道战鼓不停,他们只有前进,他们的经验打仗就是靠人多一拥而上。虽然现在不是骑兵野战,但是来自右厢河外地区的他们只懂得同回鹘、于阗部落作战的经验方法,也是唯一擅长的战斗方式,就是一拥而上。

    但是前面的兵将在宋军如雨般的箭矢下尸体层层摞叠,每前进一步便要倒下成排的人,最前面与宋军对射的士卒更是平生从未遇到过如此悍勇猛烈的攻击,在大牌的保护下与宋军对射都是勉强支撑,更不要说冒着箭雨越壕前进,那实在是和送死没有区别。

    他们实际上已经认为夺壕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丧失了信心。但是又不敢擅自撤退,后面便是手持大刀的督战队。进退不能之下只好在这里死撑,但是死的人越来越多,士气低落之极。后面的人往前面推拥,前面的人却要拼命撑住,一旦收不住脚被身不由己推的往前移动,便要被挤下壕沟,壕沟里的水面浮尸越来越多,水都漫上了岸来。

    而后面拥挤的夏军士卒更是急躁而惊惧,他们的弓箭都是六七斗的弓,射程和杀伤力远不及宋弩。宋军自城头射来的乱箭可以轻易穿透他们的旁牌和铠甲,他们射出的箭却根本够不着宋军,处于干挨打无法还手的境地。只有尽快挤到前面才能射箭,所以只好拼命往前拥挤,上万人密密麻麻拥挤成一大片,场面混乱。

    一处小土坡之上,旗幡招展,戈甲林立,卫慕贺兰在数十名将领酋长的簇拥下,坐在牙床之上,面色铁青的看着战局发展。

    他早就知道宋军难打,但是对于自己的部众也并不是一点信心也没有。毕竟在贺兰山做土皇帝时,他的兵马对付那些回鹘、于阗部落也是表现勇猛少尝败绩的。此次东来,心中也存着一分侥幸心理,或许河外兵此次能一鸣惊人呢?或许自己能捡个便宜打个胜仗呢?况且此次作战,自己一次就派出大半兵马,一开始就是全力出击。宋军虽善战,但是毕竟人数在那里摆着呢,宋兵再难打也不是三头六臂,也是血肉之躯的人类,便是一人换一人,也拿尸体垫过壕去。

    只可惜到此时,他才看明白,宋军虽然是人类不假,但是人类和人类之间,也是有区别的。这些汉人的悍勇强硬和那些于阗、回鹘相比根本就是大人和小孩的区别。自己将之相提并论实在是大错特错!打到现在,兵马死伤大概超过两千了,人数占优势,又有那么多车行炮助阵,却连第一道壕沟都没有过去。

    而讽刺的是,自己现在确实是在拿尸体往前面垫,党项男子死亡的速度从没有过这么快!几乎是成群结队的在宋军的箭矢下层叠摞倒。但是宋军的伤亡能有多少呢?

    他这才明白自己是何等的可笑,居然幻想着对宋军作战能一人换一人。面对着据坚城硬寨而守的宋军。这天下间没有任何军队能做到一人换一人的同宋军打仗!便是神仙下凡也不行!自己现在大概是十人换一人,却都还占不了上风!

    而反观宋兵自开战以来阵脚一直稳固如常,好像对于这种战斗早已习惯。而自己的军队却开始乱套了。那些大漠里的勇士,面对回鹘人时勇猛如狮虎,现在面对宋人却害怕了,慌乱了,不知道怎么打仗了。几万人的大阵仗却打成这般难堪模样,这让自己如何交待。

    还有更让他难堪的是,从战斗开始就不停的有逃兵溃退下来,甚至是成群结队的溃退。他的督战队在四面都布有巡哨,完全没有消停的时候,捕获砍头的逃兵竟然多达四百余人,而且至今不绝。

    他回头看了看身后,在二里外的那处大土坡上,有天子的明黄旗和黄罗伞盖,被无数盔明甲亮的西夏精锐骑兵拱卫着,那是大夏君主和太后的御帐所在。很显然,这里的战局那里也同样看得清楚。现在眼看前面的人马已经有点乱了阵脚,万一突然溃下来,陛下是否会饶了自己?太后是否会放过自己?自己的下场……

    他越想越是着急,在胡床上再也坐不住了,立时站起来,大声喝道:“擂鼓!擂鼓!”接着吩咐自己的儿子卫慕阿卢亲自率领亲兵到前面督战。接着又招手叫来了大将贺崇彪,要他立刻准备壕桥,到前面带队夺壕。

    贺崇彪乃是他手下骁将,为人精细沉稳,在西夏军中素以勇猛多智著称。他观战多时,早看出前面情况不对,宋军准备充分,而且对于守城战术的顽强老练远远超乎己方预计。反观本方战法不对头,而且攻城经验面对宋军过于稚嫩,器械又不得力,这仗打得实在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,再这般硬打下去,只怕更加增添无谓的消耗。

    如今却又要强行夺壕,便是用命往里填,这死的可都是党项人,或者说都是卫慕氏的男子!事关紧急,他却不得不谏。

    “都统,如今宋人箭矢厉害,我军进不得法,强要越壕,只怕伤亡非少。请都统明鉴。”

    “那依你之见呢?”卫慕贺兰冷着脸,语气不带一丝感情。

    “我军器械着实不足凭,宋人守城军械威力非凡,此乃关键所在。若能压制宋人城头炮械巨弩,令士卒多备大牌,以遮蔽弓弩,方有胜算。”

    “笑话,我军又有何本事压制宋军炮弩?宋人器械本就精利远胜于我,又居高临下,此时将军有何妙计能制?休要多言,此战若打不好,我等在陛下面前皆难逃罪责!如今只有拼死向前,宋人虽善战,然守壕人数终少。我军一鼓作气,拼上个千把人填进去,足以致胜!本帅就不信等和宋军混战在一处,那城头上的炮弩还能嚣张!”

    贺崇彪轻叹一声,也自知卫慕贺兰说的乃是现实。此战打不好,必无好结果。其实这等坚城硬寨,本不必打,留个几万人一围,其余抄掠乡野,引宋军出城来野战才是上策。或者就围困他们直到粮绝不战自败,何必费这力气硬碰硬?这场战争从根本的战略上就错了!只是这不是自己这个级别的角色所能决定的。

    不过卫慕贺兰到底是久经沙场的老辣宿将,也看出了一个机会。他对贺崇彪说:“待会儿你听中军号角三长三短,本帅便下令所有车行炮和泼喜军集中攻击宋军的壕墙,只要砸垮了那道土墙,墙后宋兵将无所凭依,必乱!到那时你率兵趁机突击,以弓箭开路,只要杀光了城下宋兵,便是城上炮弩厉害,也阻不得我兵夺壕!你可听明白了?”

    “末将明白!”

    “好,下去吧。若贻误军机,自家提头来见!”……

    东城,外壕羊马墙后。石块、石子、乱箭在头顶上呼啸着飞来飞去,不时有人惨叫着被打倒在地,血喷的老高。

    刘仲武身披重甲,甲上带着好几枝箭,手中张着大弓,嗖的一箭射去,对面的一个铠甲简陋的夏兵胸口中箭,啊的惨叫一声翻倒。他身边密密麻麻的夏兵士卒拥挤在一起,举着插满箭的大牌拼命遮护身子,便是在城壕边上蹲着,以弓箭乱射,不敢前进一步。城头一次齐射,就要倒下十余人。

    这便是西贼的先锋么?如何与以往的不同……

    刘仲武虽然年轻,但也是经验丰富,他早看出来这波进攻的西贼似乎比以往见过的那些横山藩部要怯懦。那些横山兵,只怕早就不顾一切的扑过来了,这些贼兵却被区区的箭雨阻拦的无法动弹。

    若不是西北两面吃紧,神臂弓手全给调去那两边,东门这里只有一百架神臂弓,若不是城头的兵将多是乡兵弓手,自己定叫西贼血流成河。刘仲武蔑视的盯着西贼一眼,留下自己的副将在城外指挥,自己转身进了巢车。

    那巢车原本是攻城器械,但是刘仲武却将其改造,在城头留下绞盘绳索和木架,巢车的木屋成了自城头降升的工具。比之吊蓝,更能遮蔽弓箭。到了城头,往下面看,却又能看到不同的景象。西贼虽然不敢拼命,但是人数还真是多的紧,打眼一看便是黑压压的一大群,密密麻麻布满城外空地。后面还有数以千计的骑兵压阵,只看人数,至少也有四五千人。

    自己虽然成功阻挡西贼,但是一时也无能力将其击退。

    “直娘贼的,贼子这般多法!”刘仲武狠狠吐了口吐沫,粗声骂道。

    “太尉令箭到!”中军旗牌官突然出现,高举令箭大声疾呼。

    “莫将领命!”刘仲武立刻叉手行礼。接过令箭,验了符信,便转身大喊。各级武官纷纷前来,刘仲武大喝:“太尉有令,叫拆了西贼的器械。所有床子弩上大箭,大炮上猛火炮,集中对付西贼的车行炮,快!”

    各武官暴喝领命,分头准备。那三弓床子弩、八牛弩等巨弩咯吱吱的张开,好像大标枪般的一枪三剑箭前面都绑着火油包,城内的七稍炮和十稍炮全都做好了准备。宋兵炮手的经验技术远胜夏兵,城内打了几炮,早已大致估算出落点误差。此时在城头摇动小旗,大炮缓缓转动角度,便待一声令下。

    刘仲武眼见准备就绪,便要下令。突然隐隐听得西贼军中传来奇怪的号角声,有长有短,按照经验,军中吹这等鼓角,多半是给某些担任特殊任务的部队发信号。他几乎是下意识的感觉到了危机的临近,几乎是大吼着下令:“放!快他娘的放!”

    便在同时,西夏人群中耸立着的那些粗制滥造的车行炮和旋风炮,几乎同时抛出了燃烧的石块和猛火油,这次他们的目标不是徒劳的攻击城头,而是城下的羊马墙。上百块大小石头带着黑烟烈火呼啸着被甩飞了出来,羊马墙被砸得接连坍塌,土石飞溅,尘土飞扬之间很多宋兵跌跌撞撞的人仰马翻,上百名兵将瞬间伤亡,阵脚大乱。

    接着巨大的火标枪、燃烧的油罐、几十斤的大石头自城内呼啸着飞出,接二连三击中了西夏的车行炮,巨大的木料垮塌声中,西夏士卒惊呼大乱。但是城头射来的无情箭雨将他们成片扫倒。

    然而西夏还击的乱箭同样犀利,剩余的车行炮持续执拗的开炮,猛砸羊马墙。之后西夏的乱箭便准确的覆盖所有的缺口,来不及避开的宋兵皆被乱箭射死。虽然有大牌保护,但是一发石弹砸上去,就能在人群中砸出一个缺口,然后便是乱箭,宋军在外壕的阵型也已经乱了,虽然仍在勉力还击,但是西夏人找到了进攻的窍门之后显然士气大振,数百人在大牌的保护下开始架设壕桥。

    双方的炮弩始终不停,待到最后一架车行炮也给砸散了架,炮手也被宋军的冷箭射得差不多了。但是刘仲武却在城头上看的冷汗直冒,西夏士卒在这短短时间内一面弓箭对射,一面快速架设了数十架壕车。似乎是错觉,就在炮战停滞的瞬间,整个战场突然寂静了一下。

    是幻觉吗……刘仲武有些恍惚。

    接着全身的毛发似乎都炸了起来!

    中计了!

    刘仲武突然明白过来,己方此时一鼓作气全部清除完了对方大炮,气势上正有一个缓气回落的时间。这在兵法上,这是一鼓作气再而衰的时候。而西贼此刻却是压抑多时的斗志蓄势待发,士气正盛!东门外西贼领兵将官必然是个有智谋的老辣人物,他一直暗中掌握着战斗的节奏,隐忍多时,正在等待这个时机!

    在这个机会到来之时,西贼的士气也正好蓄至巅峰。

    西贼要越壕了!这次进攻非同小可!他大吼:“快下城!出城迎战!”

    而城外贺崇彪振臂挥刀,用尽平生最大的力气吼道:“孩儿们,杀!”第一个冲上了壕桥。接着身后的夏军士卒热血沸腾,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,无数人狂嗥着眼睛充血,迎着宋军的乱箭疯狂的展开亡命冲锋!西夏的人潮好像咆哮的洪水一样,瞬间淹没了第一道外壕,疯狂的冲向第二道外壕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宋军城门大开,数以百计的士卒源源不断注入守壕部队的阵营,双方短兵相接,一触即发……

    北城外高坡之上,数千名身着铁甲锦袍的彪悍武士守卫着坡顶的御帐,他们是西夏最精锐的御围内六班直,在他们之外乃是一万兴庆府卫军布成的大阵。此外还有灵州翔庆军的精锐骑兵万骑,以及嵬名阿埋的左厢最精锐兵马一万,这数万精锐兵马将西夏最高统治集团卫护的风雨不透。

    坡顶上,十六岁的年轻夏主李干顺兴奋得看着前面的战局,几乎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脚,指手画脚的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西夏君主虽然历来有马上征战的传统,但是李干顺毕竟年轻,未见过多大的世面。此次眼看自家的军队黑压压连天蔽日一直排到视线的尽头,如此百年难遇的雄壮大军,那等冲天撼地的庞大气势,年轻孩子岂能不兴奋。

    他的身边,便是总管左厢六路都统军嵬名阿埋,正谦卑的低身与他解说。

    “陛下请看,卫慕贺兰毕竟是惯战老将,兵马已经突破宋人外壕,只待短兵相接,宋人弓弩无用,我军便稳操胜券。只是可惜了那些车行炮,宋人工匠一向独步天下,我军与之较量器械,实有不足。老臣恳请陛下降旨,城破之后,宋人工匠皆留活命,为我大夏效力。”

    “准奏!”李干顺此时兴奋得脸都红了,也不顾询问梁太后的意见,随口便准了。转身便又跑到梁太后跟前,兴奋的说:“母后,我大夏勇士战无不胜!宋人败了!”

    梁太后虽是妇人,也无知兵才能,但是毕竟典兵日久,也经历过不少战争。此时看看前面夏军也只是往前推进了一段距离,但远远称不上胜利!不过自家儿子毕竟是夏主,况且年轻,自己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也不好落他的面子,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。只得微笑道:“陛下乃是大夏之主,亲征出阵,我大夏勇士感奋忠义,自然士气百倍。”

    旁边诸位重臣听了,赶紧跪倒高呼“兀卒威武!”李干顺听了,更加得兴高采烈不可一世,志得意满之情溢于言表。

    梁太后看着自己的这个儿子,心中的情绪复杂。

    人君当稳重威严,似这等轻佻,只恐为群臣所轻。但是她又希望李干顺就这样一直轻佻下去,这样国内重臣们才会更加支持自己,自己才能更加长久的掌握权力。但是自己总有寿终正寝的那一日,在那之后权力该传给谁呢?

    原本梁氏女性连续孕育了两代夏主,梁氏家族就已经和李家的命运绑在一起了。若是能够依附着李家令梁氏永远掌权,那自然是最好的结局。但是自己的哥哥梁乙逋已经被自己杀光了满门,梁氏的直系男丁已经断了香火。现在和自己血缘最亲近的,只有自己的儿子干顺,但是这个孩子身上却也流着嵬名王室的血,而且这孩子却是姓李的。

    自己百年之后,权力还是要干顺来执掌。毕竟他也是自己的亲儿子,身上也流着梁家的血,还是法理上的国君。但是西夏的权力斗争可不看什么血统。若是现在不培养他的能力,将来他如何能驾驭的住嵬名阿埋、仁多保忠这些饱经杀伐的老狐狸?

    但是现在培养他,会不会影响自己掌权?他毕竟是姓李的,会不会像他的父亲一样,倒过头来想从自己这里争得更多的权力。任何一个尝过权力美味的人都会必然的作出这样的选择。因为换了自己也是一样。

    自己实在不希望秉常的悲剧在这一代重新上演。

    现在梁氏的实力大衰,很多大部族都虎视眈眈准备取而带之。自己所能依仗的就是自己的儿子所能给自己带来的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的地位,一旦干顺的地位在他们眼中不值得尊重了,自己这个太后也算不得什么了。所以干顺必须让他们觉得是个值得为之卖命的君主,但是现在干顺的表现实在称不上令人满意,轻佻好动,举止浮浪,望之不似人君。

    但是自己不管采不采取行动,都可能损害到自己的利益。这实在是让梁太后头疼。

    她唯一能想到的是,需要有这样一个角色出现。绝对效忠干顺,但是在自己活着的时候,不会从自己手里夺权。在自己死后,有足够能力辅佐干顺坐稳王位,并且制衡那些手握重兵的权臣和大部酋长。同时虽然掌权,但是不会取代梁家历史上的角色,不会把国君操纵于掌中当作傀儡,而是真心实意为干顺做忠臣。

    但是梁太后也明白,这样的完人,根本不存在于西夏国境之内。以前有个李清,堪称国士。但是西夏建国以来,也只有这么一个人。

    现在那些大部酋长们,一旦让他们掌权,必定会和梁家一样。因为他们都有自己部落的利益要考虑,而臣子的利益永远是和国君的利益相冲突的。但是若本身没有部族实力作后盾,又如何制衡其他的诸侯。李清当年事败,不就是因为自身是汉人降将,没有部族实力吗?

    只这一条,便将所有的大臣全部排除在外。若是选个无权无势之人扶植,如何保证他对干顺的忠心?如何保证他的才能足以应付内外挑战?如何让其他部族酋长们心服?

    她心中正胡思乱想着,却没听见干顺的呼唤。

    “啊?皇帝何事?”梁太后从恍惚中清醒过来,立时恢复了太后的威严。

    “母后,察哥也想上阵杀敌,请母后恩准。”干顺笑嘻嘻的拉着身边一个虎头虎脑的高大少年,来到她的面前跪下。那少年身材很高,年纪虽小,但颇有些雄姿英发的气势,身上穿着名贵的犀甲,梁太后一看便认出来了,那是干顺的御甲。

    “请太后恩准,察哥愿出阵杀贼!”少年声音洪亮,虎虎有生气。

    “察哥,你今年多大岁数了?”梁太后自是知道这少年为谁,凡是干顺身边的小伴当们她都查过底细,这个察哥乃是宫中女官药宁之子,这药宁乃是汉女,是唐云的心腹,当年剿灭梁乙逋也是立了功的,属于可以信任之人。察哥的父亲乃是白马强镇军司的一个汉人小武官,早年战死。察哥随寡母入宫,同干顺从小一起长大,最得干顺信任喜爱,甚至收他当了自己的义弟还赐姓李,虽然当时都是小孩,但是谁也不知道干顺是不是戏言,故此无人敢等闲视之。

    而且梁太后也知道,这察哥小小年纪,就颇有英武之气,而且头脑聪慧,弓马娴熟,乃是干顺的侍从当中文武资质最出众的。

    “启秉太后,小将今年十四岁。”

    “你十四岁,便敢上阵杀敌吗?”

    “小将愿立军令状,请太后给小将一支兵马,若不能夺壕先登,甘受军法!”察哥说话虽然还带着稚音,却是斩钉截铁。看他的眼神,那是那种拥有坚定信念和意志的百战老兵才有的气魄。梁太后一生见过无数武将,但是不得不承认,有些人天生就有那种武人的才能。这个虎头虎脑的小孩子,实在是个天生的勇士。

    “好!我大夏连孩童都如此勇猛,直乃我大夏之福!察哥,你起来。虽然你是皇帝的御弟,然我大夏军法却不容私情。你若是败阵而回,便罚你终身为奴。但能夺壕先登,哀家便除你御围内六班直统军之位,你可听得明白!”

    在场众臣一听,无不心惊。御围内六班直虽然只有五千人,但是却是夏主的贴身宿卫军,西夏军中亲贵无人能比,非西夏最高统治者最亲信之人不能统领。众人皆听说这察哥所谓御弟之事,但都不以为然,以为不过是小孩的游戏而已。没想到今天经梁太后之口竟给坐实了,这等于察哥皇族御弟的身份太后认可了,还有意让他统领御围内六班直。

    御围内六班直可向来是由党项人担任统军啊!以当年李清之贵,也不过担任副统军。

    难道太后是有意提拔,是在给陛下掌权铺路了?若是一个大部酋长担任此职,必定引起众臣之间权利纷争。但是这却是个半大毛孩子,无根无基的,一个空头御弟。却不在这群老奸巨滑的眼内,惊醒之后,也就释然,孩子能有什么本事?谁能想到太后把这孩子捧到前台来?反正只要不是自己的政敌得到好处便成。

    或许太后便是看中这小孩子从小和陛下一同长大,有这层情分在。然而区区一个孩子,他又能驾驭得了千军万马?不过是个傀儡而已,想来还是太后掌握实权。

    众臣心中各自盘算,但是都觉得自己不好出头去争,竟无人有异议。

    而梁太后心中却是心花怒放,心想当真是天意!否则如何这般顺利。自己刚刚还在头疼的事情,随着察哥的出现,竟然全部迎刃而解了!

    察哥,他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那个角色!就这么突然的出现在自己面前。

    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功夫!这不是天意是什么?

    他自小和干顺一起长大,父母皆是微末汉人,没有任何党项部族背景。将来他的荣华富贵身家性命只系于干顺一身,再加上自小的情分,自然会对干顺死心塌地的效忠。梁氏虽然也是汉族身份,但是在得势之前便已是丁口众多的大宗族。但这察哥却不同,他没有家族,除了寡母之外便只是孤身一人。

    而自己提拔了他,他自然会对自己感恩戴德,此子天分甚佳,性格雄毅,好好培养将来可为栋梁之才。而他将来得势之后,却没有宗族势力支撑,无法培植党羽,也无法以下犯上,只能做大夏的忠臣,干顺可以放心坐稳宝座。

    而干顺赐姓,自己坐实了他的御弟身份,他以后自然就成了党项人,而且高贵不同寻常,身份上的阻碍也不存在了,众臣无话可说。但妙就妙在他却又不是真正的党项人,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,将来他有任何不轨举动,都会引得党项贵人群起攻之。

    最重要的是,他现在还只是个孩子,小孩心性,哪懂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,自然得势之后也不会来和自己争权。待到他逐渐长大,时间还长的很,自己自然有的是时间来影响他。同时自己也就不用再想着干顺之事,干顺便是浮浪轻佻,无心权利,自然不会和自己起冲突。自己也不用烦恼该不该好好培养他,一切顺其自然便成,之后有察哥保着他,想来也能坐稳江山。

    完美!一切都是那样的完美!这个孩子简直就是生来为了此刻出现的。

    “李察哥听令!”梁太后亲自拿出一支御用金皮令箭,扔了下去。察哥拾起,高捧过头顶,姿态颇有武将的架势。

    “臣听令!”

    “你可在御围内六班直中选精兵一千,出阵讨贼!嵬名统军,传令前阵,陛下御弟前往助战,敢有不敬者,立斩不赦!”

    “臣遵旨!”

    后世历史上,以忠义之姿坚定守护西夏王权数十年的铁腕统帅、大名鼎鼎的西夏晋王李察哥,在十四岁的时候以武将的姿态,在自己生平第一场战斗中登场……

    北城,外壕。

    唐云和韩月两人举着大弓,目瞪口呆的看着城外狂涌而至的西夏人潮,都不知道该向哪里射箭,此时射箭甚至不用瞄准,因为视线内到处都是咆哮着向前冲锋的人群,数以千计的西夏士卒已经冲过了第一道壕沟,而且开始疯狂的向第二道壕沟拥来,那些疯狂的汉奴撞令郎,甚至不顾死活的跳入水中强行泅渡,在乱箭的扫射下,水面上很快浮起一层浮尸。

    而这些西夏人由于逼近了城墙,他们还击的乱箭也变得杀伤力十足,城头的宋军被射倒了一排又一排,城外守壕的军士就更不用说了。只是勉强靠着大牌和残存的羊马墙遮挡,以乱箭对射。飞蝗般的呼啸在空中窜来窜去,到处都飞溅着血水和哀嚎。

    这些西夏人突然变得不怕死了吗?此时四面八方都是战鼓和呐喊声,似乎其他三城方向夏军也在大举进攻,这是个事先协调好的行动吗?

    “下城!下城!”突然之间武官们大声叫喊,除了神臂弓手之外的乡兵们全被赶下城头,倒了瓮城集合,看人数约有千人上下,瓮城内黑压压站了一大片人。

    此时城外皆是禁军,城上的神臂弓手要守城头,城内还有数千禁军藩骑要作为关键时刻的预备队不能轻动。郭成能调动的只有厢军和乡兵,外壕是必须要守的。便是守不住,也要让西贼付出足够的代价。而北城守将种建中更是亲自带队出城增援,这位西北大汉浓眉大眼,相貌堂堂,身穿重甲,手持长枪大牌,身边是数十名牙兵。

    几名牙兵拖着数口大箱子,种建中上去几脚踹翻,碎金碎银还有堆得好象小山般的铜钱、交钞、珠玉哗啦倾倒出来,铺了满地。同时还有成捆的绢布丝绸堆在另一处,都是流行于边地的硬通货,顿时恍的众人眼花。

    看数量,怕不有几千贯,这是何等的富贵?!在场所有人,可以肯定他们一辈子都不可能挣得到这么多钱!甚至一辈子都没机会见过这么多钱!很多人呼吸都摒住了。

    他们都已经明白了主将的用意。

    种建中也是豁出去了,他深知有些军队的流弊是改不了的,见了真金白银,士卒才有士气。好在他们种家本就是山西巨族,又是累世将门,家财丰厚自不必说。他种建中又已经成为横班的武将,手头自然也颇有些积蓄,如今正是用钱之际,便一股脑全拿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今日之事,便只有两条路可走。一是杀败西贼,回城分钱!二是大伙全死在城外,这些钱便是你我的抚恤!再无他路可走!谁愿随某出城!”

    “愿随将军杀贼!”城下千余人,齐声暴喝。

    “传令,出城之后,即刻闭门升桥,今日除非打退西贼,否则吾等便为国尽忠!某家种建中,今日便随各位好汉同生共死,杀尽西贼!”

    “同生共死!杀尽西贼!”不知是谁高声应和,城上城下数千人举臂狂呼,声震寰宇。

    三道城门陆续开启,铁栅栏缓缓升高,吊桥放下,大队宋军蜂拥而出,韩月和唐云随着人流出了城外,注入到已经残破不堪的羊马墙后面。而主将出城,城头的箭雨炮石又变得绵密起来,已经开始冲过了第二道壕沟的夏军士卒接二连三的倒下,但是此时他们已经到了护城河边,数架壕桥已经架起,眼看胜利在望,后面又有督战的大刀,便是死伤惨重也不后退。

    眼看着前面密密麻麻的西夏人群已经拥上了护城河边,种建中便知道区区几丈宽的护城河是挡不住敌人的,取过大弩搭上箭,大吼着:“听某的号令!听某的号令!”

    他的亲兵举着三角蓝旗,蹲在墙后。

    “乱箭齐射!”城下的梆子声响成一片,蓝旗摇摆,上千张弩和数百张弓的骇人齐射就像迎头刮起一阵黑风,暴风骤雨般的劲箭破甲穿膛,铿锵有声,西夏士卒正在长梯上搭木板,有些则在壕桥上正在过河,难以遮蔽,黑压压的被射翻了一大片,人仰马翻惨叫连天。

    “好!上箭!快上箭!”种建中兴奋的大吼,但是几乎是紧接着,一阵密密麻麻的乱箭雨好像飓风横卷冰雹迎面扫了回来,种建中便觉得狂风自耳边刮过,头盔挨了重重一击,当的一下震的头脑发懵,不由自主地摔倒在地。再看上百宋军惨叫着跌倒在地,有的被乱箭钉的好像刺猬一样,满地血流成泊。

    西夏毕竟是弓马立国,等到了近前,他们的弓箭也是同样犀利。西夏士卒的欢呼狂叫声更加响亮,尽管城头的箭矢立刻又将他们射的血肉横飞,尽管他们几乎是成串的跌下护城河,但是他们的喊杀声终于是逼到了近前。

    种建中不顾满脸是血,一个鲤鱼打挺爬起身来,随手拔出腰刀大吼:“孩儿们,准备厮杀!”话音未落,一道矫健的身影蹭得冒出了羊马墙,利索的砍翻了一名宋兵之后,凌空跃起,匹练般刀光劈下,猛虎下山般直奔种建中的脑门。

    种建中大吼一声,举刀相迎,两刀相碰溅出火星。那西夏小将的刀被他磕飞了,种建中反手一带,一刀抹过胸前,那西夏小将一个踉跄跌倒在地,不过立刻翻身爬起却是未伤,再看此人身上所穿竟是一套异常名贵的犀甲!刀枪不入!

    这定是个西贼的贵人!不过年纪竟这般小法!?

    那小将拾了一把战斧在手,狂舞乱抡,直如一头发飚的幼虎勇悍无畏。但还不等周围宋兵上去结果了他,无数只手已经扒上了墙头,跟着成排狰狞身影冒出。宋兵们弃了弓弩,各举长枪,顿时枪丛如林,丛枪上戳,数十名西夏士卒被乱枪戳的甲胄稀烂鲜血狂喷,但是这些士卒当真彪悍,临死也死死抓住枪杆不放。

    而同时,数量更多的西夏士卒就像嗜血的狼群一样,狂嗥着越墙而入,宋兵们的口中也发出骇人的狂叫,各举刀枪迎了上去,顿时四周刀光剑影喊杀连天,残肢断臂血肉横飞,密密麻麻的宋军和西夏军便在城下混战一处……

    平夏城以南,镇戌军熙宁寨。

    就在平夏城发生大战之时,镇戌军的宋军也是严阵以待。平夏城及外围的九羊寨、荡羌寨、灵平寨、通峡寨都被围得水泄不通,而九羊寨便已经靠近镇戌军地界,镇戌军守军看到北边那遍地的西夏兵马,只好严守关寨道路,并不敢主动出击。他们的精兵已经被王太尉抽调去平夏城附近助阵,也不知道打得如何,现在本地所剩的,仅够守备所用。

    倒是河东来的何灌所部兵马,是唯一一支可野战的机动兵力,现在驻扎在熙宁寨附近,监视西夏动向。

    河东营盘附近的小山头之上,何灌带着几十个随从,往远处观望。

    北边的山脚下,到处是西夏的兵马帐篷,看样子便有上万人。不过何灌倒不担心人数,善用兵者不在乎数量多寡,在于调遣。自己手下两千多精兵,乃是一手调教出来的死士,各个悍勇不畏死,况且把守着要隘道路,占了地利,西夏兵不来则可,来了便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。

    只是自己就这样错过了平夏城之战,就这样错过了沙场之上杀贼建功的好时机,心中着实有些不甘。

    他很明白,这种注定了名垂青史的大战役,也许自己一辈子也就能遇上一次。此次西夏虽然来势汹汹,但是宋军显然早有准备。精兵猛将皆集中在平夏城附近,西夏人数虽多,未必能讨得便宜,很有可能又是一场大败。可惜自己却没有机缘参与其中。

    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……

    他身后的杨烈和童贯两人,他们的使命都已经完成了,本该离开了。但是他们都没有离开,甚至那个宫娥也没有,不过这一切都在何灌的预料当中。这些汴京来的人,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么?其实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的行动,其实都在别人的掌控之中,他们的每一步行动,都是被有意的引导,包括现在。

    那童贯希望寻找到那批火器缴回朝廷,好让自己立上一功。这阉人虽然本事一般,却是个有野心敢担当的人,太监立军功乃是飞黄腾达的捷径。在这兵危战凶之时,他到敢留在战场不走,确实是有些出乎何灌意料之外。

    却不知道那宫娥苏湖那边究竟谈得如何了,她掌握着宫廷的阴私辛秘,失窃的军器与她没有半分相干,但是却也没有立刻离开,留着趟这趟浑水。这说明事情真如那个人所说。他真的能说服她?若能,那只能用神通广大来形容。也是因为如此,自己才没有将这三人灭口夺画。

    但愿事情顺利。

    熙宁寨至天圣寨之间的群山之中,某处隐秘的山峡内,在林木纷杂遮掩的一处山洞口,苏湖和一个男子均穿着宋军禁军武官的衣甲站在山洞前。洞内,黑森森的,但是能隐约看到一个个腊封的大箱子码在一起。数年前失窃的那批军器,还原封不动的在这里放着,洞内已经结了大量的蜘蛛网,灰尘遍地。显然没有人来过这里。男人看着这些军器,眼中流露出狂热的情绪。

    “多谢姑娘。”男子深施一礼。

    “不必,你我各位其主。当年之约,虽已过去五六年,然至此我家已经兑现,你家却莫要违誓。”苏湖面色冰冷,语调平缓。

    “自是不会。我家期望此刻也已久矣。”男子平静回答。

    “那便最好,此地不便久留,告辞。”苏湖转身欲走。

    “与姑娘同来那两人,欲如何处分?”

    “自是趁此机会,将他们灭口了事。不过却是借人之手。”

    “何人之手?”

    “这你还猜不出来吗?”

    男子略一思索便明白了,点头道:“姑娘放心,此事小事一桩。”苏湖不再说话,转身几个纵跃,消失不见。那男子又转头看了看山洞,便也离开。

    夜间,何灌大帐内。何灌正端坐帐内,擦拭着掌中的爱弓,突然心中一动,低声道:“进来吧。”

    灯烛忽闪,帐内幽灵般的出现一个身影。

    “事办得如何?”

    “幸不辱命。只要平夏城夏军一败,到时便是动手的机会。大娘届时也会前来,大人请事先率兵前往山间埋伏……”男子的话音低了下来,何灌仔细听完,问道:“折家娘子也会前来吗?”

    “如此大事,岂有不亲至之理,大娘子三日后便到。”

    何灌听了,再无疑惑,拍了拍面前这个男子的肩膀。

    “辛苦你了,宋江。”

    “大人折煞小的了,都是红娘子的门下,大人与大娘子所为,皆是为了我大宋天下,忠肝义胆,谁不敬仰。小的虽不材,若大人有用时,便粉身碎骨又有何妨?”烛火之下,宋江的眼中闪动着鬼火般的热切,那眼神的深处,却藏着难以言喻的黑暗……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